法律头条客户端
法律头条客户端助力普法宣教平台
工作人员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教育
多名干部被问责,湘西频现溶洞垃圾背后的“历史遗留问题”
时间:2025-09-16来源:红星新闻 阅读:100

       9月初,有网友曝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灵溪镇的溶洞内有大量垃圾无人清理。

      这已是自今年6月以来,湘西州被曝光的第三起“溶洞垃圾”污染事件。6月中旬,同样是在永顺县,一处“溶洞”被曝堆积垃圾十多吨;8月13日,凤凰县吉信镇塘寨村附近一处“溶洞内被曝垃圾堆积20多米高。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8月11日,湘西凤凰县曾公开征集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和溶洞垃圾等问题线索。8月22日,湘西州主要领导召开专题会议,要求把溶洞天坑污染治理作为政治任务来抓。

      记者实地走访调查发现,这些巨量的生活垃圾堆积与当地的独特地理地貌、居民生活习惯和曾经的“垃圾处理难”有关。

      凤凰县相关领导告诉红星新闻,被曝出现“溶洞垃圾”后,涉事县乡多名相关干部被追责。截至9月5日,该县在全县范围内集中排查了1285处可能有垃圾堆放或集中丢弃的户外场所,包括溶洞、天坑、边坡、悬崖等。目前已清理整治完成440处。上述塘寨村附近天坑最终清理出垃圾60吨左右,其他两处重点溶洞的垃圾清理工作仍在进行中。


▲塘寨村天坑垃圾清理现场

      清出“2005年出厂的啤酒

      8月19日上午,距离凤凰古城30公里,049县道旁吉信镇塘寨村二组,一场由一辆吊车、一台挖掘机、两辆小型卡车,以及近10名工作人员参与的垃圾清理战正在进行。

      6天前的8月13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在湖南省凤凰县塘寨村附近一溶洞内发现大量生活垃圾。视频拍摄者称,溶洞深约50米,洞内垃圾堆积高约20米,现场景象“触目惊心”。

      吊车是在清理进行了两天后进场的。最初下到洞内的清理人员发现里面的垃圾“用铁镐挖不动了”,“决定用吊车吊挖掘机进洞。”

      垃圾通过铁皮箱被一箱箱吊出洞穴,装满停在洞边的卡车后运走。一名负责现场清理调度的工作人员称,吊车的钢绳要放100米下去,“装满一车要两三个小时,一天拉走四五车。”


▲塘寨村天坑垃圾清理现场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清理出的垃圾中,除了塑料瓶、易拉罐、腐烂的衣物,还有碎裂的木板、沙发,甚至轮胎。

      “一层生活垃圾,一层建筑垃圾,时间太久了,一些砖块都化了。”下洞作业的当地村民告诉红星新闻,随着清理的进行,下层的垃圾混合着淤泥,气味难闻。被清理出来的垃圾中有2005年出厂的啤酒瓶、2010年生产的充气打火机,也有2025年的槟榔包装纸。


▲塘寨村天坑中清理出来的塑料垃圾

      现场作业人员称,洞深有十六七层楼高,从旁边陡峭处斜着走下去要花20多分钟。洞底有15米宽,已被垃圾全部填平,虽然洞外温度接近30度,下洞作业却要穿两件衣服。

      一名负责将垃圾运送到吉信镇一处临时处理场地的司机告诉红星新闻,最初的垃圾直接被送往50公里外的吉首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随着向下挖掘,混合着泥土的湿垃圾焚烧厂拒绝接收,只能晒干分拣后再运往发电厂。


▲塘寨村天坑垃圾清理后被晾晒分拣

      这名司机是吉信镇附近村民,曾从该“溶洞”旁路过,“一直不知道里面有垃圾,也没有闻到过臭味。”

      清理现场,一名自称县里的调查组工作人员介绍,当地安排人进场清理垃圾前,洞穴四周全被杂草覆盖,“只能下去看,在外面发现不了。”该工作人员称,此洞穴并非溶洞。“网上说是溶洞,其实是天坑,“是干洞,没有水,下面的湿泥是下雨形成的。”

      “不是有人放无人机下去,再过几年也不会被发现。”上述负责现场调度的工作人员称,除了这里,塘寨村一组和四组分别有一处溶洞和边坡,发现有大量垃圾堆积。 

      树丛中有一条“垃圾滑道”

      从堆积垃圾的天坑步行30米,右转拐上049县道,前行不到100米,马路对面即是塘寨村村委会。

      8月20日,面对红星新闻记者,该村一名村干部坦言,洞里的垃圾“都是陈年垃圾”,“村民随手往里丢的。”

      该名村干部介绍,塘寨村一共有六个村民小组,1000多人。发现垃圾的“溶洞位于二组附近,二组有50多户,“实际在家的有40多户。”

      针对记者提出的“50多户村民为何产生如此多的垃圾”以及“是否有人大量集中倾倒垃圾”疑问,该名村干部称,“没有人往里整车倒的,村民也不允许”“这些垃圾是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形成的。时间一长就多了。”

      其解释称,村里这几年才有垃圾桶,有垃圾车收垃圾。“以前没有垃圾桶,没有垃圾车收,道路上和村子里又不让随便丢,只能找个隐蔽的地方丢。”

      该名村干部表示,“网上说的溶洞不对,那里是个干坑,没有暗河,我们不可能往有水的地方丢垃圾。我们自己还要吃水。”

      沿着盘旋山路,距离塘寨村二组2.5公里,即将进入塘寨村四组的公路边,新立着“天坑溶洞整改标识牌”和“请勿靠近”“禁止倒垃圾”的警示牌。


▲警示牌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两块警示牌中间被人为踩踏形成了一个缺口,俯身下望是接近90度的陡峭边坡,杂乱丛生的树丛深不见底,树枝上多处挂着塑料袋和旧衣服。由于长期往下抛洒垃圾,已经形成一条裸露着石头的发光的垃圾滑道。


▲警示牌旁是接近90度的陡峭边坡

      上述负责塘寨村二组天坑垃圾现场清理调度的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该处“垃圾滑道”是凤凰当地全县范围内排查时发现的,“下面很陡峭,清理难度很大,只能靠绳子吊着人下去,捡了之后打包带上来。

      针对此处垃圾的产生,他解释称,每家每户都会产生垃圾,“随手提一袋垃圾就丢在那里了,日积月累。”

      沿着山路下行,塘寨村四组的三四十户人家错落地聚居在一处山凹。地势最低处的一块水田旁,新修的蓄水池,同样陡峭的林木覆盖的山坡上,四处可见村民丢弃的废弃塑料袋和衣物鞋袜。沿着一条快要荒弃的小路,小心下到谷底,湘西州境内的一条重要河流万溶江淙淙流过。

      8月20日下午,在吉信镇政府,工作人员的桌子上还散落着空白的“吉信镇天坑溶洞排查表”。“视频博主说天坑内发现有2025年的生活垃圾,其实只是极少量的。大部分是2022年之前的。”一名杨姓镇长介绍,他曾两次在塘寨村下到天坑底部了解垃圾清理进展。

      他进一步解释称,塘寨村天坑内每天清理的垃圾,镇政府都会安排人进行采样和年代分类。“2010年代和之前的是大部分,2020年到2022年有少部分,2022年之后丢弃的很少很少。”

      “之前我们这里的垃圾清运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杨姓镇长称,“主要是生活垃圾,还有一些附近村民建房时产生的建筑垃圾。”

      针对网友质疑该处常年堆积的垃圾会向下渗透造成水源污染的问题,他回复称,发现垃圾的地方并非溶洞,实为天坑。“是一个干坑,下面也没有水源。塘寨村的生活用水主要是用地下水或水井,每年的水质报告都是合格的。”

      杨姓镇长介绍,截至8月20日,塘寨村天坑垃圾清理已接近尾声。最深处有70米,是垃圾和泥土混在一起,“挖出来的是黄泥巴,不存在污染问题。”

      9月5日,吉信镇政府提交的一份天坑溶洞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报告显示:当地天坑溶洞排查总数为179处,具体为大小天坑66处,大小溶洞92处,其余悬崖、斜坡、土窑、露天垃圾点21处。其中需整改的为45处。截至9月5日,当地已完成整改41处,剩余4处正在整改。

      上述杨姓镇长称,镇上排查的179处,大部分都在大山深处。“无死角地排查。彻底清除。”其介绍,摸排阶段结束后,发现的问题已上报到县和州一级。“清理之后,会在路边容易倾倒垃圾的地方装上铁丝网,同时加强日常巡查。”

      曾经的环保督察典型案例

      8月22日下午5点半,永顺县高坪乡七里冲垃圾转运站门口,小彭结束一天的垃圾收集转运工作,正在车内休息。作为高坪乡政府聘用的垃圾转运车司机,他刚刚入职一个月。


▲位于永顺县高坪乡的一个垃圾转运站

      “村里垃圾箱满了,我要过去换箱,运到这里压缩之后,再由大型垃圾车运往永顺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他介绍,高坪乡整个乡有8个行政村,每个村都配有垃圾桶,和他一样到村里收集垃圾的转运师傅有两个。

      小彭的家在高坪乡三角岩村,有六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上万。村里配有20多个垃圾桶,他每天上班都要从村里带一铁皮箱,约3立方米垃圾到转运站,多的话还要多跑一趟,“除了生活垃圾,还有农作物产生的垃圾,不允许随便焚烧,这些量就很大。”

      由于山里住户比较分散,垃圾多的时候,小彭一天要运20多趟,最远的单趟有20多公里,“每天要跑两三百公里。”

      6月中旬,高坪乡一处“溶洞”被曝有垃圾堆积,当地政府清理出来16吨垃圾。小彭知道这事儿,“好多年前倒的垃圾,不是一个人倒的,当地很多人倒的。”

      小彭家所在的三角岩村“不存在这个情况”,因为靠近猛洞河景区,驻村领导十几年前就要求不能随意丢弃垃圾。“那时候村里是焚烧,建过一个焚烧炉。”

      小彭所说的焚烧炉曾导致湘西州上过环保督察典型案例。

      2021年5月,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将“湘西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严重滞后,小型焚烧炉久未取缔污染严重”的情况作为典型案例通报。通报显示,2021年4月,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计划建设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迟迟未建成,应该取缔的小型垃圾焚烧炉长期未取缔,全州生活垃圾处理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要求。

      通报称,彼时湘西州下辖1市7县,常住人口260余万人,日均生活垃圾产生量2000余吨。全州垃圾安全处理主要依靠9座生活垃圾填埋场,总设计能力1520吨/日,实际填埋1000吨/日左右。全州乡镇垃圾转运站仅建成9个,远不能满足需要。垃圾收集转运能力严重不足,全州大多数乡镇生活垃圾通过小型焚烧炉处理。

      此后三年时间,随着吉首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永顺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当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的完善,湘西州垃圾焚烧污染严重问题在2024年3月完成整改并公示。

      针对此次湘西多地曝出来的垃圾污染问题,小彭觉得“曝出来是好事”,“当时来讲是个丑闻,对以后来讲是个好事。”

      “吃生态饭,不能砸金饭碗” 

      作为凤凰县分管环保的副县长,腾琼曾在当地乡镇任职多年。

      腾琼介绍,8月13日网上曝光塘寨村天坑垃圾污染之前,凤凰县相关部门已经在排查、掌握、上报当地天坑、溶洞垃圾污染情况。此前,张家界慈利县和湘西州永顺县已有相关污染案例曝出。“塘寨村天坑垃圾处理投入大,还要考虑安全因素。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处理,就在我们准备处理塘寨村的天坑垃圾时,有博主曝光了。”


▲凤凰县吉信镇一村庄,一名老人正在倒垃圾

      凤凰县生态环保局相关领导介绍,截至9月5日,凤凰县一共在全县境内排查1285处,整治完成440处。“只要有垃圾堆放的地方都进行了排查,包含溶洞、天坑、边坡,悬崖等重点位置。”

      据介绍,经初步排查估算,按照垃圾量、清理难度和安全问题考量,当地确定了三个重点溶洞或天坑。“这三个地方的垃圾堆积量都在30立方米以上或大于20吨。“

      除了此前曝光的塘寨村天坑,另外两处位于千工坪镇境内,位置隐蔽,作业困难,甚至要借助地质勘探的专业设备,目前已申请延期完成。“难度的确很大,但我们会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在省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针对是否存在堆积垃圾造成水源污染的问题,上述当地相关领导称,根据分析和统计,目前发现的天坑或溶洞内的垃圾“全部是生活垃圾”,“没有发现养殖垃圾和工业废物,而且全部都是没有积水的。”

      腾琼称,县里设有多个自动联网的水体监测站,出现问题会自动预警,而且每个月还安排有手动监测。“发现的垃圾堆积处有积水的话,就要去监测水质,没有积水的,要看河流断面和地表水。按照三类水质标准,一直是达标的。”

      回顾凤凰当地的垃圾治理历程,腾琼介绍,2010年开始,湘西州开始“整脏治乱”,后来又推进“同建同治”,再到现在,“经历过这样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腾琼称,凤凰全县已在去年全面启动垃圾转运体系。全县17个乡镇282个自然村(社区)均设有生活垃圾收转运点。所有的生产生活垃圾都要转运到吉首进行焚烧发电,而且有考核指标。“有了这样一个转、运、烧的体系,现在不可能再出现随意倾倒的行为。”

      腾琼坦言,由于当地属喀斯特地貌,天然形成的溶洞天坑较多,而且大山里居民居住分散,有的地方两个自然村就相隔几十里,“过去很多村连路都没有修通,怎么收集转运垃圾?因此当地老百姓有随手丢垃圾到溶洞、天坑里的习惯。丢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一个村里有一个集中丢垃圾的地方。”

      腾琼表示,作为旅游城市,凤凰全县每天产生生活垃圾三百吨左右。转运费用加上支付给发电厂的垃圾焚烧补贴,每吨垃圾处理支出接近300元。此次溶洞垃圾污染风波,包括腾琼在内,涉事县乡多名干部受到问责和处分,“这次通过拉网式排查,哪个村附近、哪个溶洞里有垃圾都很清楚。不能再在这个问题上栽跟头。”

      “我们是吃生态饭的,不能砸了自己的金饭碗。” 腾琼说。

来源:红星新闻记者 王震华 发自湖南

 

湘公网安备43012102000734号 湘ICP备2020023704号-1 登记证号:2021SR0951435 软著登字第7674061号

Copyright © 2025 法律头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飞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