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头条客户端
法律头条客户端助力普法宣教平台
工作人员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教育
“带着民法典回家乡!”
时间:2021-01-04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阅读:10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向全国民法学人和法科学生发出倡议  

  “带着民法典回家乡!”2021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的日子越来越近,近日,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向全国民法学人和即将迎来寒假的法科学生发出倡议,号召大家在与家人团聚、亲友相会的欢庆时刻不忘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民法典共7编1260条、10万多字,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最大、编章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律。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引导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

  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为立法宗旨,以保护人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为主题主线,全方位宣示和规定了民事主体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项权利。民法典按照一般权利、类型权利、特别权利、具体权利的逻辑,构建了完整的民事权利体系。

  民法典专业术语很多,要加强解读。要聚焦民法典总则编和各分编需要把握好的核心要义和重点问题,阐释好民法典关于民事活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阐释好民法典关于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利、便利交易流转、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阐释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要多渠道抓好民法典宣传普及,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以案普法,广泛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人民群众自觉尊崇、信仰和遵守法律,为民法典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记者李旭)

编辑:王义

 

湘公网安备43012102000734号 湘ICP备2020023704号-1 登记证号:2021SR0951435 软著登字第7674061号

Copyright © 2022 法律头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飞信网络